维管束是指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维管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成束状排列形成的结构。维管束多存在于茎(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幼体)、叶(叶中的维管束又称为叶脉)等器官中。维管束相互连接构成维管系统,主要作用是为植物体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等,也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在维管束的发育过程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还可分为发育较早的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以及发育较迟的后生木质部和后生韧皮部。由于早先发育的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分子,在初生植物体伸长生长时就已成熟,它们不再与周围的细胞一起继续伸长,因而常被挤毁,或留下原生木质部的腔隙,如玉米的茎中的维管束)
维管束主要由韧皮部与木质部组成,因此,维管束、木质部、韧皮部和周皮、表皮一样等都属于复合组织。维管束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承学网收集整理在不同的植物或不同的器官内,原形成层分化成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的情况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维管束。
根据维管束中木质部与韧皮部排列方式和有无形成层,从而形成以下几种常见的维管束类型:
1.有限外韧维管束
韧皮部在外侧,木质部在内侧,中间无形成层的维管束类型。常见于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和蕨类植物茎的维管束。
2.无限外韧维管束
韧皮部在外侧,木质部在内侧,中间有形成层的维管束类型。如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维管束。
3.双韧维管束
韧皮部分布于木质部的内外两侧,无形成层的维管束类型。常见于葫芦科、茄科、夹竹桃科、旋花科、桃金娘科等植物的茎中。承学网
4.周韧维管束
木质部位于中间,韧皮部围绕于木质部四周,无形成层。常见于蕨类某些植物与百合科、禾本科、蓼科的某些植物。
5.周木维管束
韧皮部位于中间,木质部围绕于韧皮部的四周,无形成层。常见于少数单子叶植物如菖蒲、石菖蒲、铃兰等植物的根状茎中。
6.辐射维管束
木质部与韧皮部彼此间隔交互呈辐射状排列。常见于被子植物根的初生构造中。